杜仲苗哪里的比较好?药物含量哪里的杜仲高?杜仲种子哪里买?
杜仲苗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但是主要的产区还是在湖北建始县,河南南召县,三门峡市,陕西汉中,重庆江津这几个地区,贵州也有一些分布,但是比较零散,不集中成片。那么和中花吴茱萸苗等药材苗一样,不同地区的杜仲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它们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生长在不同的土质条件下,最终生长出来的产品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的。
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及叶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与动态变化
全杜仲 9月27日
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及叶中
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与动态变化
兰济艳1,刘泽1,张芹2,裴姿琛1,李保会1 通信作者
(1.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作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重要的药用经济树种。因为杜仲皮的生长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研究以叶代皮,其研究发现杜仲叶和皮的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道中药材。杜仲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既是杜仲叶内的一种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也是衡量其加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黄酮类化合物是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产物。Wen等利用超声破碎辅助提取杜仲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而桃叶珊瑚苷属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清湿热、利小便、镇痛、降压、保肝护肝、抗肿瘤等活性;绿原酸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也是杜仲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用成分。经研究发现杜仲皮中绿原酸低于杜仲叶含量,所以人们经常将绿原酸的含量作为检验杜仲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田吉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发现杜仲叶中绿原酸成分含量在不同采收批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杜仲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会损失很多。并根据中国药典,杜仲干燥叶中绿原酸含量不能少于0.080%。张康健等人研究发现杜仲个体生长特性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杜仲叶面积与叶形同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杜仲的生长特性,对进一步调控其次生代谢产物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表明不同活性成分在杜仲叶中差异较大,但是对于不同产地杜仲叶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较少,且对于作为茶饮品原材料的杜仲叶的采收期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本试验选取不同产地的杜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生长特性及叶中3种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产地及其叶片采收期,为今后杜仲叶在本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与试剂
不同产地的杜仲叶分别于2017年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采自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苗圃所栽植的保定本地及河南三门峡的2年生杜仲实生苗。然后将所采鲜样用80℃烘箱干燥,将烘干样打碎成粉,过50目筛,备用。
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桃叶珊瑚苷(批号B21238),绿原酸(批号B20782),芦丁(批号B20771)所有对照品均由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2生长特性的测定
从2017年5—11月开始,每月测量一次所选植株的株高、地径。测量株高用钢卷尺,精确至0.1cm;测量地径用游标卡尺,精确至0.01mm。
叶面积指标于2017年8月中旬采取每株相同部位的叶片8片,用扫描仪MiraScan进行扫描。
1.3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1.3.1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的提取 准确称取杜仲叶样品0.5g,按料液比1∶10加70%甲醇,30℃下超声提取20min,放冷,过滤,用70%甲醇定容至20mL,制得杜仲叶样品提取液。
1.3.2总黄酮的提取 称取备用杜仲粉0.1g,按料液比1∶60加60%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30min,离心取上清液,用60%乙醇定容至10mL具塞试管中制得杜仲叶样品待测液。
1.3.3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的含量。使用Waters-15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 PAD检测器,色谱柱为T-CC18柱(4.6mm×250mm,5μm)。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min,95%B;40min,85%B)。检测波长208nm;柱温30℃;进样量:10uL。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混合溶液2.0、4.0、8.0、10.0、15.0μL,按以上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峰面积。以各对照品进样质量(mg)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
1.3.4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取1mL待测液于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5%NaNO2溶液0.5mL,震荡后放置6min,再加10%Al(NO3)3溶液0.5mL,震荡后放置6min,再加入1mol/LNaOH溶液2mL,然后用60%乙醇定容至刻度,放置15min后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nm下测其吸光度。
标准曲线绘制:以芦丁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X),以510nm吸光度A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
1.4数据分析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SPSS20.0进行数据整理及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的差异
由表1可知,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的株高、地径、叶面积及叶周长等指标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比保定地区的具有更强的生长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的株高、地径、叶面积、叶周长等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产地杜仲株高与地径的动态变化规律
如图1所示,2个产地杜仲株高均逐渐增加,在6月到9月呈平缓上升—急剧上升—平缓上升的“S”型曲线,其中在5—6月、7—8月增长最快。但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河北保定地区。对同一产地杜仲不同时期的株高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各时期同一产地杜仲株高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根据图1,表明两个产地的杜仲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因此根据不同月份杜仲的高生长速度,可以将杜仲的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5—6月为生长初期,7—8月为快速生长期,8—9月为生长减慢期,9月之后为停滞生长期即生长后期。
由图2可知,同一产地杜仲的地径在不同时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6到9月份地径增长速度比9月之后快,其中6—7月份增长最快。与杜仲株高在9月后停止生长的现象不同的是,地径的增长可持续到11月中旬左右。同何景峰等人对杜仲生长节律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过其地径在9月份并没有生长小高峰,可能是因为保定地区相较三门峡地区略冷一些,减缓了杜仲的径生长。
2.3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桃叶珊瑚苷及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2。根据表2,2个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相差不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产地间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个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和总黄酮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明显高于河北保定地区,而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表明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并且保定地区杜仲3种有效成分总含量略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
2.4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见图3、图4和图5。由图3所示,2个产地杜仲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减慢期及生长后期4个时期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逐渐升高,随后逐渐下降的,然后在9月份即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的趋势,基本在7月份和9月份达到最高。根据图4所示,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从6月中旬开始逐渐升高,到7月份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的过程,并且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在9月份有所回升,比8月份的含量略高。根据图5可知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大致从6月中旬开始逐渐下降到7月份后开始逐渐升高,到8月份达到最高后又开始逐渐下降;河南三门峡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则是在7月份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这3种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发现,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基本都在7月份达到最高,因此该产地的杜仲叶在7月中旬采收较为适宜,而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份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左右达到最高,综合3种有效成分含量,河北保定地区可以在7月底到8月初之间进行采收。
3
讨论与结论
3.1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指标的差异及动态变化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生长特性指标的比较分析,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的株高、地径、叶面积等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说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生长更旺盛,这可能是影响两个地区杜仲叶中有效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且杜仲高生长整体呈“S”型曲线,同毕俊国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试验测得的地径并未出现明显的“S”型曲线,这可能是因为本试验的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冬季偏冷,对杜仲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
通过研究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绿原酸含量在2个产地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刘荣华等研究报道杜仲叶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并且北方地区的杜仲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西南地区,本试验与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本试验测定的河南地区的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刘荣华等的测定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对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的提取方法不同或品种差异所导致的。姜晓芳等研究发现不同产地杜仲皮间桃叶珊瑚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安国地区比河南灵宝地区高了将近一倍。本试验测定结果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低于河南三门峡地区,说明不同产地对杜仲植株体内中有效成分含量有重要影响,但可能对不同部位的影响有差异。
3.3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期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杜仲叶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很大,其中河南三门峡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桃叶珊瑚苷及总黄酮含量均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随后上下波动;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综合2个产地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采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较为适宜。
王太霞等人发现杜仲叶片结构的发育与绿原酸含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叶片发育早期,随着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并且发现6月份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本试验测定的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在7月份比6月份含量高,这可能是因为河北保定地区6月份高温干旱,生长发育缓慢到7月份多雨季节才进入生长旺盛期,从而导致杜仲叶片成熟期拖后至7月份才达到最高。周程艳等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其叶中总黄酮含量从6月份开始逐渐升高到7月份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试验的测定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只是河北保定地区在8月份达到最高,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产地的影响。